頭歪歪的?談兒童斜頸的復健方式

2018-07-26T16:15:04+00:00 2018-07-26|

病因:胎兒姿勢不良、生產時受傷、胸鎖乳突肌室間症候群(compartment syndrome)及遺傳等,曾被提出是嬰兒期斜頸的相關因素。

寶寶斜頸診斷
小兒斜頸的診斷在於:
(1)理學檢察:醫師可以觸診方式檢查胸鎖乳突肌是否有張力較強或局部腫塊。
(2)可使用X-光排除骨骼性問題。
(3)以超音波掃描胸鎖乳突肌是否有纖維化及其纖維化程度,在超音波檢查通常可將結果分為四型:
第一型:假性腫塊,可在超音波下評估其腫塊的大小。
第二型:瀰漫性纖維化併有正常肌肉組織。
第三型:完全瀰漫性纖維化。
第四型:索狀纖維化。

臨床表徵與症狀:

耳朵向下拉向同側鎖骨,臉朝上轉向攣縮肌之對側,可以在胸鎖乳突肌上會觸摸到硬塊,假性腫塊大部分2-6個月大時就會消失,無後遺症,少部分則造成肌肉纖維化。有些會有斜頭畸形或不對稱顏面(患側的臉會較小.眼睛也會比較小),有時會合併視覺及前庭系統問題。

醫師會依類型不同訂定治療計劃,通常第三型、第四型斜頸可能需要開刀;對於第一型及第二型斜頸,復健治療通常有良好療效,每三個月至半年以超音波追蹤其纖維化腫塊是否散開、變小或是轉型。

物理治療介入方法:以左邊斜頸為例子

1. 牽拉:被動牽拉攣縮之胸鎖乳突肌,先進行側彎方向之牽拉,再牽拉旋轉方向。(圖一)

2. 誘發頭部主動動作矯正:利用視覺吸引或翻正反應,誘發頭部轉向患側再側彎至對側。(圖二)

3. 按摩胸鎖乳突肌腫塊或攣縮之胸鎖乳突肌:按摩時的方向必須和肌肉纖維走向相垂直,可鬆軟張力過高的組織,但不可太用力以免觸壓到嬰兒的喉嚨及氣管造成不適。(圖三)

4. 正確的擺位訓練:餵奶時由患側邊餵食,攜抱時將寶寶頭轉向患側邊姿勢,玩具放置患側,將床靠牆(牆於寶寶的健側邊)讓光線源在患側邊。(圖四)

5. 睡姿:趴著往左邊睡(右耳貼著枕頭)。(圖五)

6. 熱療:熱敷墊、熱毛巾(使頸部肌肉放鬆)、超音波治療(為深層熱治療,可幫助患側纖維化肌肉的血液循環增加並軟化硬塊組織。

若小於3個月,可僅做運動治療,小於5-6個月大,執行時應小心觀察嬰兒反應,緩慢增加熱敷及超音波治療時間及強度。

上述方法亦可由物理治療師指導家長在家進行。症狀輕微者,大約需3個月的物理治療;嚴重者需要約6個月的治療時間,平均物理治療時間為4.7個月,大多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結果。在1歲之內接受保守性物理治療至少有84%得到良好的結果。如果小孩到醫院時已有臉部不對稱的現象,預後較差;年齡超過1歲才進行物理治療的兒童,效果通常較一歲前治療差。

作者:陳玉玲 物理治療師